文献条码 |
索书号 |
状态 |
所属分馆 |
所在馆 |
馆藏地点 |
架位号 |
单价 |
套价 |
入库日期 |
{$Think.lang.operation} |
0310238152 |
H141/25/ |
在架 |
LIBNET中心馆 |
LIBNET中心馆 |
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24-11-18 |
登录 |
0310238153 |
H141/25/ |
在架 |
LIBNET中心馆 |
LIBNET中心馆 |
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24-11-18 |
登录 |
0310238154 |
H141/25/ |
在架 |
LIBNET中心馆 |
LIBNET中心馆 |
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24-11-18 |
登录 |
0310238155 |
H141/25/ |
在架 |
LIBNET中心馆 |
LIBNET中心馆 |
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24-11-18 |
登录 |
0310238156 |
H141/25/ |
在架 |
LIBNET中心馆 |
LIBNET中心馆 |
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24-11-18 |
登录 |
0310238157 |
H141/25/ |
在架 |
LIBNET中心馆 |
LIBNET中心馆 |
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24-11-18 |
登录 |
0310238158 |
H141/25/ |
在架 |
LIBNET中心馆 |
LIBNET中心馆 |
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24-11-18 |
登录 |
0310238159 |
H141/25/ |
在架 |
LIBNET中心馆 |
LIBNET中心馆 |
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24-11-18 |
登录 |
0310238160 |
H141/25/ |
在架 |
LIBNET中心馆 |
LIBNET中心馆 |
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24-11-18 |
登录 |
订购年份 |
验收类型 |
验收期数 |
验收数量 |
验收日期 |
未找到数据 |
000 nam0
001 __ 0118003546
005 __ 20241118003546.0
010 __ ■a978-7-5326-5923-4■dCNY58.00
100 __ ■a20221008d2022 em y0chiy50 ea
101 0_ ■achi
102 __ ■aCN■b310000
105 __ ■aa az 000yy
106 __ ■ar
200 1_ ■a先秦两汉汉语可能情态动词语义功能变化研究■Axian qin liang han han yu ke neng qing tai dong ci yu yi gong neng bian hua yan jiu■f余素勤著
210 __ ■a上海■c上海辞书出版社■c中西书局■d2022
215 __ ■a283页■c图■d21cm
225 2_ ■a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■h第九辑■f蒋绍愚主编
314 __ ■a余素勤,女,1989年生,四川巴中人。2007年进入四川大学文新学院读本科,2011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、博士研究生,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。
320 __ ■a有书目 (第263-274页)
330 __ ■a情态动词是语言中情态的主要表达手段,最重要的特征是一个情态动词往往表达多种情态类型,同一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类型之间有语义联系。同一情态类型又往往包括多个情态动词,这些情态动词在语义上并非完全相同。显然,情态动词的语义并不等同于情态类型。本文就以Talmy (1988) 的“力动态”为理论背景,探讨可能类情态动词“能”、“可 (包括‘可以’)”、“得”在先秦汉语中的语义发展路径,探究同一情态动词不同语义之间的联系,以及同一情态类型不同情态动词语义的差别。并比较两汉汉语和先秦汉语。
461 _0 ■12001■a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
606 0_ ■a古汉语■x动词■x研究■z先秦时代■z汉代
690 __ ■aH141■v5
701 _0 ■a余素勤■Ayu su qin■f(1989-)■4著
801 _0 ■aCN■b91MARC■c20221115